荷蘭坡、東山手十三番館
參觀完長崎新地中華街後, 沿福建通り、長崎龍馬の道及荷蘭大道走, 約十分鐘便來到一條斜斜的石板路, 入口旁豎立了刻上「大浦東山手居留地跡」的石碑。照地圖所示, 這斜坡便是荷蘭坡(オランダ坂)的入口了。

長崎東山手及荷蘭坡
1858年(安政五年), 日本分別與美國、荷蘭、俄國、英國、法國簽訂了不平等的《安政條約》後, 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進一步擴大對日本的侵略。翌年長崎港開港, 東山手與毗鄰的南山手和出島闢為外國人居留地自的治區。所以, 在東山手地區居住了很多外國人。而大浦・東山手漸漸出現了很多歐洲風格建築物的小鎮, 例如: 酒店、劇院、酒吧等等的歐洲建築物, 街上擠滿了很多外國人。
長崎人將所有西方人一律稱為「荷蘭人」, 而將他們往來的斜坡道稱為「荷蘭坡」。
東山手現存的西洋建築包括荷蘭坂、東山手十二番館、東山手十三番館、東山手洋風住宅群、舊長崎英國領事館、長崎聖三一教會、活水女子大學、活水學院本館、海星中學校・高等學校等。
而南山手區現存的近代西洋建築包括大浦天主堂、舊羅典神學校、舊長崎總主教府、舊香港上海銀行長崎支店記念館等。
接下來的行程是從這裡沿荷蘭坡及荷蘭坡大道(オランダ坂通り)走到石橋, 這樣便可把頭尾兩段的荷蘭坡及整條荷蘭坡大道徹底的走一遍了!
以下是我們的長崎荷蘭坡及荷蘭坡大道步行路線。

長崎 荷蘭坡(オランダ坂)
慢慢爬上頗為陡斜的荷蘭坡。


經過斜坡道中間的湊會所跡。


走到斜坡道上, 前面比較平坦的道路是荷蘭坡大道。而左邊另一條彎曲向上的坡道仍然是荷蘭坡 (オランダ坂 DUTCH SLOPE), 沿荷蘭坡往上走便是活水女子大學。
從下面荷蘭大道的斜坡起點至活水女子大學整段坡道也稱為「活水坡」, 是日本「新觀光百選の地」之一。


荷蘭坡.東山手十三番館
繼續沿荷蘭坡往走上。

來到東山手十三番館。

看看時間, 已經是下午四時八分, 剛剛過了開館時間, 難怪大門已經關上。

掉頭正想離開之際, 這時有一位年輕人拿著一束鮮花從斜坡下跑上來, 推門進入東山手十三番館。

哈哈~~ 原來大門沒有鎖上的~~。既然來到, 不如進內參觀啦!



正在興高采烈之際, 有一位女士從館內走出來, 很有禮貌的告訴我們已經閉館了!
接著當然馬上離開啦! 已經十分滿足了!

可能太開心了, 竟然忘記了繼續沿荷蘭坡走上活水女子大學, 便走回下面的荷蘭坡大道!